投稿指南
一、本刊要求作者有严谨的学风和朴实的文风,提倡互相尊重和自由讨论。凡采用他人学说,必须加注说明。 二、不要超过10000字为宜,精粹的短篇,尤为欢迎。 三、请作者将稿件(用WORD格式)发送到下面给出的征文信箱中。 四、凡来稿请作者自留底稿,恕不退稿。 五、为规范排版,请作者在上传修改稿时严格按以下要求: 1.论文要求有题名、摘要、关键词、作者姓名、作者工作单位(名称,省市邮编)等内容一份。 2.基金项目和作者简介按下列格式: 基金项目:项目名称(编号) 作者简介:姓名(出生年-),性别,民族(汉族可省略),籍贯,职称,学位,研究方向。 3.文章一般有引言部分和正文部分,正文部分用阿拉伯数字分级编号法,一般用两级。插图下方应注明图序和图名。表格应采用三线表,表格上方应注明表序和表名。 4.参考文献列出的一般应限于作者直接阅读过的、最主要的、发表在正式出版物上的文献。其他相关注释可用脚注在当页标注。参考文献的著录应执行国家标准GB7714-87的规定,采用顺序编码制。

科学家提出符合物理定律的「曲速航行」,星舰

来源:大学物理 【在线投稿】 栏目:综合新闻 时间:2021-03-15
作者:网站采编
关键词:
摘要:人类常常在思考,浩瀚的星海里有多少奇特的世界? 然而太空实在太广大了,群星之间的距离都以「光年」来计算,也就是说,即使飞行的与光一样快,到达其他星球也都是几年,甚至

人类常常在思考,浩瀚的星海里有多少奇特的世界? 然而太空实在太广大了,群星之间的距离都以「光年」来计算,也就是说,即使飞行的与光一样快,到达其他星球也都是几年,甚至几千年的时间。 既然如此,科幻作家只好发明出超越光速的航行法,科幻影集「星际争霸战」(STAR TREK)当中的「曲速航行」(warp speed)是最有名的一种。 值得高兴的是,有一些科学家一直试着建立曲速的理论,最新的说法,曲速可以符合现有的物理定律,并非完全不可能。

「太空,人类的终极边疆,星舰企业号的旅程....」,美国科幻剧「星际争霸战」从上世纪60年代开播,至今已经超过50年,并衍生成一个庞大的故事体系, 还启发了当年许多小观众,以「发明企业号」为职志。 1994年一位名叫米格尔?阿库别瑞(Miguel Alcubierre)的墨西哥籍科学家,提出了不违反爱因斯坦相对论的曲速理论,称为阿库别瑞测算(Alcubierre metric),这是 第1个曲速航行的理论。 这套理论的想法是,在星舰周围形成一团不同于寻常空间的力场,压缩前方的空间,并拉伸后方的空间,这样的环境称为「曲速泡泡」(Warp Bobule), 即可形成高于光速的移动。 但问题在于,这套算式在现有的物理学是不成立的,它需要用大量的负能量来稳定算式,虽然负能量有可能存在,但根据现有物理学,这根本不可能实现。

但是古典和量子引力(Classical and Quantum Gravity)网站,最近有2篇不约而同的论文,都认为要达成稳定的曲速场,可能不需要用到负能量,已知的「重力」就可以达成。

瑞典隆德大学(Lunds universitet)天体物理学家亚力克西?鲍伯瑞克(Alexey Bobrick)说:「我们认为阿库别瑞的研究方向是对的,只是他把问题想复杂了,急着要平衡 时间曲率。其实重力本身就能弯曲时空,只是需要的引力场将要非常大。」

鲍伯瑞克的论文认为不需要负能量,但将需要一个非常强大的重力场,重力可以极大地弯曲时空,弯曲空间可以使太空船以数倍的速度前前,却又不会造成明显的双生子 悖论。

他说:「经过计算,如果我们将整个地球的质量,压缩到一个直径10公尺的球壳里,那么对它内部时间的校正仍然很小,1年大约只增加1个小时。」

该研究的另一个有趣发现,涉及曲速太空船的合理形状,较宽,较高的船,将会长而细的船需要更少的能量,也就是说,曲速太空船可能不是流线型。

几天后,德国哥廷根大学(University of Gottingen)的艾瑞克·冷次(Erik Lentz)也发表一篇相当类似的论文,他也认为「曲速泡泡」不需要负能量就可以建立 。

冷次认为,某些形式的时空泡泡可以用孤波(soliton)的情况扩散,这是一种相当紧凑的波,以恒定的速度传播,却不会变形。 他认为如果曲速泡泡在这种情况下,是可以稳定维持,也就不必负能量来平衡。

冷次在一份声明中说:「这项工作使超光速航行的问题,可由基础物理学的理论来填补,或许在未来成为工程学的基础。」

当然,要达成这样子的空间扭曲很不容易。 冷次表示,若要为一艘直径200公尺宽的太空船产生一个曲速泡泡,所需能量大约是木星质量所含能量的100倍。

另外,下一个重要的研究是,重力场造成的孤波,在自然界存不存在?冷次认为,如果理论正确,中子星的重力应该会造成明显的重力场孤波,或许中子星附近的电浆体 流动的型式,可能是寻找正能量孤波(positive-energy solitons)信号的自然场所。

文章来源:《大学物理》 网址: http://www.dxwlzz.cn/zonghexinwen/2021/0315/425.html



上一篇:AI+量子物理!《自然》:量子技术加持下机器人
下一篇:南极高能粒子检测天文台证实60年前物理学理论

大学物理投稿 | 大学物理编辑部| 大学物理版面费 | 大学物理论文发表 | 大学物理最新目录
Copyright © 2019 《大学物理》杂志社 版权所有
投稿电话: 投稿邮箱: